享新聞
文教育樂

“劇場視形傳譯” 手語翻譯要融入演出

最近常可以在政見發表會上看到手語翻譯員的身影。而除了這些重要的場合,有藝文團體「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推出了聽障藝術共融計畫,給劇場的手語翻譯一個新名詞「劇場視形傳譯」,也就讓手語翻譯也融入表演,肢體呈現會一般翻譯要更豐富。培訓課程,招募了五名手譯員和五名聽障者,他們的練習情況如何,帶您一起去看看。

聽人演員唱歌,旁邊有手語翻譯員把歌詞轉成手語,不過她一舉一動、表情都要跟著演員一樣,就像是演員的影子,這就是劇場視形傳譯,在歐美已經發展30年。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藝術總監黃子翎說:「國外有一個提供聽障聾人朋友在觀賞劇場藝術的藝術通達服務,那通常視形傳譯,他就會跟一般手譯員比較不一樣,他可能手語的姿勢會比較大一點,然後同時他也要進入劇場排練。」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去年就開始”大象飛過我的耳朵”聽障藝術共融計畫,今年推動”劇場視形傳譯”培訓,參與的手譯員表示這和一般手譯很不一樣。

聽人學員葉宇倫表示:「我覺得翻譯員的角色,就是幫忙在表演當中,讓聾人可以知道表演者在傳達什麼樣的訊息,就是可以讓你有演員的靈魂,可是又有翻譯的品質。」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希望落實共融計畫,讓聽障者也能參加視形傳譯,因此共招募5名手譯員和5名聽障者,從10月開始一同進行一個多月的密集課程。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藝術總監黃子翎說:「我們在台灣很特別的,就是我們有邀請聾人朋友跟手譯員一起來練習這個視形傳譯。

不過聽障學員聽不到演員的台詞,進行視形傳譯要花更多的功夫。

聽障學員余虹萱用手語表示:「我自己聽比較難,所以我要跟著聽人手語翻譯員,他把歌詞、對話轉達給我,我才能傳譯。」

聽障學員楊晶婷也說:「要怎麼把他們口白轉換成手語這很難,所以問一些懂手語的人,告訴我要怎樣轉換比較自然。」

為了幫助聽障學員知道什麼時候進行傳譯,聽人演員也花時間練習互相搭配,還會加動作,像是拍肩膀來提醒。

聽人演員邱忠裕說:「你會感覺到他們的速度跟自己的話有沒有在同一個頻率,所以有時候可能他們其實也在等我,我也在等他們,會是一起的感覺。」

這次培訓成果將在11月27日展現給大家看,藝術總監黃子翎表示,希望透過劇場視形傳譯的方式,將表演無障礙拉到更高層次,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文章來源:公視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