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建築所「策展實踐」課程蕭智尹老師與課程學生彭璿、展出藝術家鍾淑姬和李碧華,以及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湯景光老師和同仁一起於「心照布宣 ■ 告白牆」前合影。(圖/陽明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拼布是貼近生活的藝術,零散的碎布,經由拼貼縫補,搖身一變成為精巧的工藝品;在拼布「點線面」過程中,不僅具有唯一原創性,「環保、再生、藝術、永續」更符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傳統拼布由既定圖案(pattern)組合而成,豐富的幾何圖案拼接在一起,大小整齊劃一、顏色燦爛多變,極適用於床單、棉被、衣服、提袋等日常用品;當代拼布藝術家則獨具個人風格,每一件作品都是透過自己的邏輯、規律和審美觀,一片片縫綴成充滿溫暖而有手感的作品。
▲交大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拼布藝術家鍾淑姬、湯景光老師和藝文中心同仁,一起在聯展現場中陽明交大建築所「策展實踐」課程成果展前合影。這項「策展實踐」課程合作,結合SDGs「責任消費」之議題,探討拼布藝術的「實用性」與「時尚性」,同步展出共創作品。學生以牛仔褲、領巾、絲巾、鞋帶等媒材,拼貼成具時尚感之衣飾,其中亮點作品如圖片展示,依序為:《拼拼格》、《異國小酷妹》及《Blue Heart》。
位於陽明交大光復校區的交大藝文空間自12/8日至明(2023)年1/11日舉辦「心照布宣」拼布藝術聯展,交大藝文空間特別理整理出展場內五大看點:展出25件專業且技巧高超的細膩縫紉壁飾作品、14件用一片片布縫綴拼接而成的獨一無二包包展現拼布獨具魅力的一面、「策展實踐」課程學生成果作品、集結眾人之力所共創的〈心照布宣 ■ 告白牆〉、展場光牆拼布藝術策展工作坊成果;同時,該聯展亦採訪4位拼布藝術創作者,如何把拼布這項手作當作一生永遠樂此不疲的娛樂活動,展現出拼布多元且豐富的面貌。
這項拼布藝術聯展主軸「參與」結合這次展覽主題「心照『布』宣」,透過布料明白對方想呈現的作品,不必言語說明,只需用圖像來傳達,除了展出的10拼布藝術作者、「策展實踐」課程的學生、拼布藝術策展工作坊的學生共同參與之外,在藝文空間展場一樓還有於2022年4~6月期間舉辦的「心照布宣 ■ 告白牆」拼布傳情活動。
其中,作品〈心照布宣 ■ 告白牆-1〉尺寸超過寬7米乘以高2米的巨型橫幅的拼組作品,由藝文中心提供21公分見方的布料,讓人們在其上自由創作,抒發想傳遞或訴說的情感形式,最後邀請藝術家鍾淑姬進行拼接,組構成一件大型告白牆拼布作品。作品〈心照布宣 ■ 告白牆-2〉個別創作的成品則鼓勵人們將要丟棄的舊衣物裁成小方塊,在布料上自由創作,抒發任何想訴說的情感,增加傳遞的溫度,充分展現此次聯展主軸「參與」與「心照布宣」集體創作的核心價值。
在眾多手作娛樂當中,「拼布」這項活動近年成為風尚,許多手作課程都開設拼布課,各種布料、工具、書籍應運而生,殊不知在遠古的埃及就已經用拼布的方式作布製品了,在中國、歐洲、美洲都能發現拼布的作品,其實不難理解,在物資缺乏的年代,每一片紡織品都要珍惜利用。各個地區民族發展出各自的風格也理所當然,時至今日拼布已然成為一項產業,拼布材料不再囿於舊衣服、破床單,專為拼布而製作的布料,成為拼布人揮灑的顏料。
拼布是一項結合「美感」和「耐心」的活動,個人創作有自由不拘束的樂趣,但是如果有同好一起討論、合作,則更加有趣,在古代常聽到的『百納衣』、『百納被』、『嫁妝被』與近代的『拼布相約』、『公益被單』都是集眾人之力,合力完成大作品。
「拼布」在全球已具體形成為一個完整產業鏈,為呈現更完美藝術創作,市場上更出現「碎布料」專賣店。目前國內也掀起拼布藝術風潮,對於從事拼布藝術的藝術工作者而言,「拼布永遠會少一塊布料!」資深拼布藝術家鍾淑姬表示,一件拼布作品隨作者的喜好可以是簡單幾個線條、區塊,也可以只用黑、白兩色,當然亦可以用幾萬片布片拼接,做出繁複繽紛的作品;現今的拼布已經發展成精緻產業,但是回歸初衷,用簡單的針、線、剪刀、尺、規、舊布料也能做出有故事溫暖的好作品。
交大藝文空間此次在拼布藝術聯展中,與陽明交大建築所「策展實踐」課程合作,採用棄置之二手衣物為主要創作靈感,呈現當代消費者從外表現自我之渴求,進而延伸到快時尚(Fast Fashion)之議題,並以SDGs之「責任消費及生產」為創作宗旨,結合「拼布藝術」與「責任消費」等多元議題,探討拼布藝術的「實用性」與「時尚性」,實踐拼布藝術於SDGs「責任消費」的再應用,並重新思考拼布起源的歷史意義。
新聞來源:民時華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