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新聞
文教育樂

12分鐘確認類風濕性關節炎 丹麥超音波機器人助把握黃金治療期

秋冬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季節,常發生在40歲之後的女性。病患會出現關節疼痛、僵硬,嚴重還會失能,而用超音波早期發現異狀,可讓治療效果更好。丹麥就研發一種,專門檢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超音波機器人,病患自己就能依照指示操作檢查,12分鐘就能確認病情,省去漫長的排程時間。

45歲的丹麥退休老師史賓斯嘉德,5年前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這一天她在斯溫堡的歐登塞大學醫院,進行例行超音波檢查,旁邊沒有醫療人員,只有一台儀器。

超音波機器人亞瑟引導,「在手指和手腕塗上檢查凝膠,依照指示的影片。」

斯溫堡醫院12月剛啟用這台名叫「亞瑟」的自動超音波儀器,亞瑟是「關節炎超音波機器人」的英文簡稱,它可以掃描人體11處手部關節,並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分析影像,協助醫師判讀病患是否罹患早期的類風溼性關節炎。

史賓斯嘉德對亞瑟有著相見恨晚的感慨,如果能早點發現生病,或許她不必為了治療而放棄教職。

史賓斯嘉德認為,「如果能抑止病程,在骨頭惡化之前,你就能做更多事,會有更大的改變。」

風濕病學專家賈斯特說明,「病人較晚才診斷出病情,免疫系統多半已經失調,後續的治療相對較昂貴,關節受損的風險也較高。」

亞瑟是南丹麥大學成立的自動機械公司ROPCA研發的儀器,針對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症狀的病患,可以提供立即而快速的診斷。一旦確認病程,盡早介入治療,可省去後續的醫療成本。

亞瑟掃描病人的雙手只需要12分鐘,平均一小時能檢查4個病患。在高齡化與醫療體系人力匱乏的現狀下,亞瑟用最短的時間篩檢出最多病患,輔助醫師加速病情的判讀。

南丹麥大學醫療機械學教授薩瓦瑞慕漱指出,「這並非取代醫療人員,而是讓他們專精在所長,擬定治療計畫、為特定病患調整醫療方式。」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的慢性病,常在40到60歲時發病,多數情況下會造成關節疼痛、腫脹,嚴重會形成僵直和喪失功能。

臨床發現,高達9成的病患手指關節會出現症狀。若能在早期症狀就診斷,3個月之內可完成初步治療,有較高的機率保住病患的關節。不過在丹麥,光是安排超音波檢查就得等上半年。

自動機械公司ROPCA總裁薩埃佛霍夫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病程很快,關節活動就會變差,必須快點找出潛在的病患。」

亞瑟定價約合台幣485萬。丹麥斯溫堡醫院從12月開始將亞瑟列入常規檢查,德國和加拿大也有意引進。ROPCA計畫在幾年內,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使用許可。

新聞來源:公視新聞

相關文章